藝術乎?VR乎?超現實主義的新舞臺
超現實主義是起源于文學藝術的一個哲學流派。它反對傳統(tǒng)文化以理性為核心的理念,推崇“無意識”的行為才能最真實地反映出自然的真諦。超現實主義應用到創(chuàng)作方面則具體表現為“自動書記”,他們把人理解為一種自動思考機械,所謂自我意識不過是這個機械的自我監(jiān)視部分,它們從龐大的潛意識中抽取出一小部分并反映出來。超現實主義的這種表現形式使他們一直在尋找能夠更加自由地表達自我的媒介。
超現實主義是起源于文學藝術的一個哲學流派。它反對傳統(tǒng)文化以理性為核心的理念,推崇“無意識”的行為才能最真實地反映出自然的真諦。因為打破了客觀物質世界的束縛,去除了具體的形式,所以即使是超現實主義者自身也沒辦法具體地說明到底怎樣才算是超現實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出現了超現實主義運動,之后不到十年,兩個極具代表性的杰出團體就誕生了。
法國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格森的直覺主義與奧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奠定了超現實主義的哲學和理論基礎。因此,超現實主義應用到創(chuàng)作方面則具體表現為“自動書記”,他們把人理解為一種自動思考機械,所謂自我意識不過是這個機械的自我監(jiān)視部分,它們從龐大的潛意識中抽取出一小部分并反映出來,而“自動書記”就是讓這更為深邃的“潛意識”不受阻礙地表達出來。
不久以后,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的確成功地發(fā)展出了一種叫做“自動繪畫”的技巧。而當1923年一個叫做安德烈?馬森的人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能夠代表潛意識的作品之后,超現實主義作品第一次被世人認可了。
一般而言,超現實主義作品的確具備一些共有的特征,這些特征能夠被大多數超現實主義者認可:它們都由大量出其不意的元素并列呈現出來,這些元素彼此之間并不存在任何因果關系,即超現實主義作品實際上是由一些零散的元素拼湊而成的。這些作品通常都具有夢幻色彩,事實上人類的夢境一般也的確是荒誕,不具有前因后果的。而當這些代表超現實主義的元素終于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時候,超現實主義本身卻漸漸衰落。
現在,虛擬現實漸漸為大眾所知,這個新媒介貌似將為超現實主義帶來新的轉機,這種新技術所追崇的沉浸感不僅能夠給超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者提供新的創(chuàng)作舞臺,同時還能使大眾更加深入的去體驗,去欣賞那些作品。
對于那些傳統(tǒng)的藝術愛好者,所謂欣賞藝術即是指走進一家畫廊,在喜愛的藝術作品面前駐足凝望,讓內心與這些藝術品產生一絲共鳴。當然,這樣的方式也并沒有任何問題。不過如果你使用虛擬現實體驗的話,也許會產生一些與眾不同的感受。
“傳說中的傳說”(Tale of Tale)最新的作品:《云中的大教堂》(Cathedral in the Clouds)就致力于使人們在VR中感受藝術。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虛擬世界的大教堂,教堂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實景微縮模型,當然也有真人大小的。他們故意把這個體驗設計得使人必須要轉動他們的頭來靠近那些藝術作品,一點一點地查看,專注于細節(jié)之上。
需要注意的是,這也是VR將會成為藝術家們的天堂的一大理由:它使人專注于細節(jié)。VR孤立了人類(目前為止是這樣的),使用VR的時候,你沒法在社交應用上發(fā)狀態(tài),你也沒法掏出手機來拍張照片。VR占據了你的整個視覺,如果你在這里探索的足夠多的話,相信最終你將會被這如夢如幻的超現實主義藝術作品所俘獲。
VR,因其獨特的呈現方式,使那些超出了現實世界規(guī)律的物品得以脫離紙面,在虛擬空間中展現出它們應有的姿態(tài)。它們的這種獨特的形態(tài)也許會使得欣賞者想要更進一步去探索其背后真意,他們也許會從中領悟到一些東西,也有可能終究無法理解,將那份奇妙的感覺埋藏心底。至少,VR的確會鼓動人們花費更多的時間試圖去理解這些不尋常之物。
以埃舍的名畫《相對性》為例,這幅畫描繪的是一個充滿著不合常理的重力的場景。雖然從嚴格意義上,這幅畫并不算是超現實主義作品,不過畫作中的確存在著超現實主義的元素,而虛擬現實將會放大這種特性。畫作中的世界是不可能存在與現實的,畫作的人物,樓梯等都各自受到不同方向的重力的影響,形成了一個錯亂有序的世界。
這幅畫經常出現在各種地方,也許你早已經見過。不過我想實際上你從來沒有仔細查看過畫面的具體細節(jié),只是產生了這樣一個總的印象:奇怪。當然,這并不稀奇。不過假設你是在虛擬現實中欣賞這幅作品,你本身就置身于這樣一個錯亂的環(huán)境,你又會產生怎樣的感受。眼前所見與理性的認識相互沖突,這震撼的畫面無時無刻不在告訴你不可能成為了現實,你的認知受到了挑戰(zhàn),這激發(fā)你不斷搜尋那些與原本的認識相符合的細節(jié)。
更進一步,如果這是一個多人互動型體驗呢?當不同的人處在不同的樓梯上互相對視的時候,你是否能更深刻地體會到作品想要表達的東西呢?這樣前所未有的體驗,是否能讓你在離開虛擬現實后仍然念念不忘呢?
非歐幾何是虛擬現實帶給超現實主義畫家的另一個恩惠。在大多數傳統(tǒng)媒介上想要表現出這樣的形體是很困難的,不過游戲實際上已經探索過這一領域了。一些三維動畫游戲可以讓玩家去探索現實中根本無法存在的結構。
在文章的開頭,我曾提到過所謂“自動繪畫”,這種技巧讓藝術家將潛意識中的支離破碎的概念片段,想法,情緒等等直觀地表達出來。而谷歌的一款新軟件:Tilt Brush,則可以幫助人們更加輕松地做到這種“自動繪畫”轉態(tài),它可以刺激人們的想象力,幫助人們更能夠自如的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Tilt Brush提供了大量的工具,功能供藝術家們使用。比如說,軟件提供了一個可以在三維空間涂鴉的刷子,刷子本身還具有許多選項,例如漸變線和透明度調節(jié)。這樣一個軟件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創(chuàng)作形式。
當藝術家們熟悉了各種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后,他們就可以一種極度自由的方式創(chuàng)作,他們擁有了一個三維畫布,一個藝術家自身置身其中的創(chuàng)作平臺。如果要我來形容這樣一個創(chuàng)作過程,我只能說這是一個創(chuàng)世的舞蹈,藝術家們將在翩翩起舞中令那個潛藏在他們意識深處的迷幻宮殿顯現于此。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將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點評
相關閱讀
-
大逃殺!外星異形索命記
如果你經常關注科技驚悚類虛擬現實體驗的話,你也許已經聽說過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VR內容《低鳴(The Hum)》。...
- 遠距離戀愛不是夢 加深感情還是要靠這款APP
- 福利X2!訂閱成人內容還送VR頭盔
- 都市人必備解壓神器!從今天開始變喵星人
- 窮人福音!手機秒變HTC Vive
- 2016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聚焦新一代信息通信